跳到主要內容區
 

生物多樣性

明志科大注重生物多樣性,隨著 2022 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的結束(簡稱 COP 15,全稱為 Fifteenth meeting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各國一致通過了「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Kumming-Montré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其中重要精神便是(30 X 30)公約希望在 2030 年(第一個 30)以前確保全球具有生態多樣性的陸地及水域 30 %(第二個 30)能獲得有效的保護與管理。明志科大理解「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未來將依據相關框架逐步增加財務支持,逐步完備生物多樣性議題的關注及管制。

盤點校園周邊生物多樣性熱區

明志科大位於新北市泰山區貴子里的山麓,面積為 0.62 平方公里。本校依據鑑別自然風險的 LEAP 評估法(Locate、Evaluate、Assess、Prepare)對明志科大的運營範圍進行生物多樣性熱區進行盤點,並用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聯盟(TBIA)建置的「物種出現紀錄查詢」調查本校周邊保育物種出現紀錄。首先,本校依據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建置之「生態調查資料庫」進行調查。本校與最接近的保安林-新莊水源涵養林(綠色部分)與國家級濕地-桃園埤圳重要濕地(藍色部分),距離分別為 1.75 公里以及 2.88 公里。明志科大之營運活動屬於大學研究機構,對此二處並無直接生態多樣性之影響。本校將持續觀察對此二處之生態多樣性熱點潛在影響,並制定生態多樣性之相關管理方針,為校園附近的生物多樣性做努力。

另外,使用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聯盟(TBIA)建置的「物種出現紀錄查詢」顯示,在明志科大(經緯度﹔121.42239725449349, 25.041228287119147)在 2023 年度(2023/1/1-2023/12/31)方圓直徑兩公里內,曾有 7 種保育類出現的紀錄,分別為﹔臺北樹蛙(Zhangixalus taipeianu)、冠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黑鳶(Milvus migrans)、領角鴞(Otus lettia)、臺灣藍鵲(Urocissa caerulea)、紅尾伯勞(Lanius cristatus)、大冠鷲(Spilornis cheela)等紀錄,其中大冠鷲、領角鴞、台灣藍鵲等共 42 種鳥類在校內活動並紀錄收納於《山腳·生態─泰山自然生態資源》專刊,本校將持續追蹤校園周邊保育物種的出現紀錄,規劃制定相關政策維持生物多樣性。

泰山、五股水質監測及水環境巡守隊

透過環境監測凝聚共識本校自 2017 年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試辦期便投入地方問題挖掘,並於 2018 年六月起結合本校專長執行泰山地區水質監測與空汙監測至今,歷經 4 年的活動執行成果中,本校與新北市水利局下的新莊社大水環境巡守隊、新北市環保局下五股溼地水環境巡守隊結識,並且建立良好的互動合作關係;2019 年 10 月新北市環保局水保科邀請本校建置泰山水環境巡守隊,以本校師生為合作單位並融入新莊社大巡守隊的導覽專業大學特色水巡守團隊。 有關泰山區、五股區水質檢測項目及數據皆定期發布於在地FB社群以及提供新北市環保局參酌,各期檢測數據業已公告於前揭社群及本計畫網頁,可備查閱。

本校 2022 年開始邀請在地各級學校教務主任協助, 於年底共同編撰了《 泰山區環境教育年報》(2023 年改名《 觀音山環境與生態教育年報》)。  水質污染監測計畫本校對新北市泰山區 6 處據點每月進行 2 次水質檢測,於每月月初及月中進行,新北市五股區 7 處據點每月進行 1 次水質檢測,分別於每月月底進行,檢測項目參照國際污染程度區分為四等級﹔一、未或稍受污染、二、輕度污染、三、中度污染 及、四、嚴重污染四等級,其中,檢驗指標項目分別為﹔1.懸浮固體物、2.生化需氧量、3.溶氧及、4.氨氮等四項水質參數組成,整合為河川污染指標(River Pollution Index, RPI)。 本校於泰山區 6 處據點(水源地陸橋段、中央橋段、中港二橋段、中港一橋段、大窠橋段、自強橋段)、五股區 7 處據點 (中興路一段、後港溪段、鴨母港段、水湳大排段、觀音坑溪段、 五股坑溪段、登林路段)進行水質檢測行動,結合本校環安系師生專業知識能為在地社區盡心力,相關檢測數據發布於臉書社團「新五泰林生活教育公社」、「ㄨㄚ是泰山人」、「我是五股人」等,持續擾動社區居民對在地水環境的關注。

本校未來將持續定期前往泰山區6處、五股區7處、新莊區3處據點(2023 年新增地區)進行水質取樣,每一地點汲取水樣約 700 CC,現場量測溶氧量與水溫並做紀錄,回校後將水樣送入環境安全衛生工程系實驗室進行其它參數分析,藉以瞭解新泰地區水系污染情形。此外,本校接受新北市政府環保局輔導成立泰山區水環境巡守隊,定期於泰山區貴坑溪、大窠坑溪進行巡守任務,每周進行 2-3 次巡守任務,填寫觀察記錄,並且針對疑似污染案件進行檢舉通報程序,111 年將規劃與新莊水巡隊合作,增設新莊區水質檢測項目,針對在地場域進行回饋,分析數據公告於在地社群,喚起在地居民對於水質污染進行反思。

產學研究大樓新建計畫

明志科大為增進本校研發能力,佈局未來應用科技發展,預定開發產學研究大樓新建計畫。本次開發依據 2020 年 8 月 18 日行政院環境部修正發布之「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敘明第二十三條第一項第一款第六日之開發行為自 2010 年 3 月 2 日起 ,累積開發規模達 5 公頃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本校自該起始日至 2023 年 1 月底,累積開發之創新大樓面積為 1.5214 公頃,本次擬新建之產學研究大樓面積約為 1.6763 公頃,合計累積面積約為 3.1977 公頃,未來若開發規模達 5 公頃,將依據「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 之要求條件,對新校地開發計畫進行全面性之環境影響評估,避免影像明志校園所在之生物多樣性。

發行關注生物多樣性刊物

明志科大自 2022 年起與社區周邊中小學、南亞科技、社大與 NGO 共同發行《 泰山區環境教育年報 》(2023 年改名「觀音山環境與生態教育年報」)外,本校於 2019 年發行兩本關注泰山區自然生態之刊物,分別為《 山腳·生態--泰山自然生態資源 》以及《 泰山區老樹與社區文化》。《山腳·生態》一書對環境教育作了詳盡介紹。內容也調查了包括校園內的各種鳥類與棲地、習性,並將校園分作 A、B、C、D 區塊,對區塊內鳥類與人為干擾情況作詳細介紹;《老樹》一書介紹區內各株老樹的特色、應用與特徵,這類刊物對師生了解校園附近的植物與原生物種十分有幫助。

     

 
Loading...